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双高计划” 的实施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其核心内容,关乎着高职院校能否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能否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等关键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职业教育迈向新台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围绕产业链或岗位群整合专业,实现多方面协同发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链或岗位群为依托,将几个专业组合在一起,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关联。在现代物流产业相关的专业群中,涵盖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智能物流技术等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负责统筹货物的运输、仓储等基础环节;供应链管理专业聚焦于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与资源整合;智能物流技术专业则侧重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智能化运作。这些专业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现代物流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的全链条,是围绕物流产业链所形成的有机专业集合。虽然专业群内各专业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总体上都朝着服务特定产业领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统一目标迈进。例如在智能制造专业群里,无论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还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最终都是要为智能制造企业培养能够掌握从零部件制造、设备组装调试到智能化生产管控等环节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是在具体的技能细分上有所不同。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型、多技能的特点。而高水平专业群能够紧密跟踪区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依据产业实际岗位技能要求,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满足产业用人需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专业群建设可以整合多方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例如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高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制造执行系统(MES)优化等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打破专业壁垒,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高职院校内部不同专业在传统模式下往往各自为政,存在教学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而专业群建设促使各专业围绕共同的产业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实训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等。高职院校可以将分散在不同专业教研室的实验设备统一管理调配,形成综合性的实训基地,面向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开放;将各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梳理整合,构建共享课程平台,便于学生跨专业学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不同院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群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建设经验、共享教学成果;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进行技术研发等方式,实现企业的设备、技术、实践岗位等资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提升专业群整体的建设水平和育人效果。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策略和路径
深入调研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群布局,构建协同发展关系。高职院校可以抽调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以及企业一线人员等组成专业的调研队伍,深入调研企业的需求,多维度分析国家政策、产业结构特点以及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缺口等,确保调研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同时,依据产业调研结果,挑选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且与产业核心环节紧密对接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围绕核心专业,按照产业链上下游或者岗位群的关联度,筛选出能够对核心专业起到补充、拓展作用的支撑专业。明确各专业在专业群中的定位和相互协作关系,制定专业群发展规划,促进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实现协同共进。核心专业发挥引领作用,牵头开展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整合等工作,支撑专业积极配合,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撑,共同培养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全链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产业跟踪机制,及时融入新知识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分析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所需的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核心专业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不同模块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分互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灵活选择不同模块的课程组合,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收集产业发展动态、技术更新信息以及岗位技能变化情况。依据收集到的产业信息,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及时将相关内容融入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所学知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其毕业后进入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或者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技能水平人才的力度,同时鼓励校内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发、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向 “双师型” 教师转型。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开展多维度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依据专业群所服务的产业实际生产场景和工艺流程,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营造仿真的职业氛围。使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需求,还要具备开展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竞赛培训等多种功能。比如,高职院校在化工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建设中,按照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布局,设置原料储存区、反应区、产品分离提纯区等不同功能区域,配备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同型号或相近的反应釜、精馏塔等设备,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就能体验到真实的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组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合作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开展师资培训等,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除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还可以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比如,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展科研项目,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学校的培训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机会以及实践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双赢,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关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服务产业发展的成效。“双高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难得的契机,面对产业变革的加速、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各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不断优化专业群布局,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各方面建设的持续推进与不断完善,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将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万波,熊必成,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发布者:网络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ews.shqhxx.com/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