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构建“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资源整合机制,成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各类思政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大思政”教育观的孕育与诞生
“大思政”教育观的孕育与诞生,是教育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索一种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大思政”教育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理念。这一观念的提出,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各活动相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更在思想上、价值观上得到引导和塑造,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在实践中,“大思政”教育观的实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大思政”教育观的孕育与诞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升级,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资源整合的意义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资源整合的意义愈发凸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因此,“大思政”理念的提出,强调了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要求高校在思政资源的整合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首先,“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资源整合,有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高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观的引导者。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思政资源,包括教师、课程、社团、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育人环境,使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整合不仅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其次,思政资源的整合能够促进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大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灌输,而是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动态过程。高校可以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引入社会热点、文化现象和历史事件等,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这种内容的多样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同和理解,使其在思想上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再者,整合思政资源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通过整合各类思政资源,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与其专业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或者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思政资源的整合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大思政”背景下,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更加平等和开放的互动关系。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这种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体验,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最后,整合思政资源还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要积极服务于社会。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思政资源,高校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还能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资源整合机制的构建路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构建有效的思政资源整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思想教育工作理念的转变、育人模块的科学整合、信息资源的深化整合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托,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高校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注重对思想教育工作理念的转变,整合资源实现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思政教育的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应当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这种理念的转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是实现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如教师、课程、社团、社会实践等,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例如,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参与思政教育,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增强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进行思政学习。
实现对育人模块的科学整合,打造全新的思政教育引领机制。育人模块的整合不仅包括课程的整合,还涉及各类活动、实践和评价机制的整合。高校应当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和专业的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的理念,使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可以结合专业知识,探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育人模块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通过科学整合育人模块,形成系统化的思政教育引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深化思政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维度。深化思政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维度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思政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的思政教育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还可以实现在线互动、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在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一个全面的思政教育资源库,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案例等,确保资源的多样性和可获取性。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馈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各高校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合作,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提升整体教育效果。同时,在具体实施中,高校可以通过开发线上课程、微课、直播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在线课程,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增强思政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度。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还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节、艺术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为思政教育提供生动的实践平台。例如,举办主题为“青春与责任”的文化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参与,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学生文化委员会、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此外,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优势,积极宣传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注重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文化活动传递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以校园内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为例,通过展览、讲座、影视放映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同时,利用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资源整合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思政资源整合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校思政资源整合机制的路径,包括理念转变、育人模块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依托、信息资源整合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这些措施旨在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大思政”教育观的深入实施,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段瑞、罗丹、刘佳;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名称:《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课题来源:2024年江西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业委员会(一般课题)。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发布者:网络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ews.shqhxx.com/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