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二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0日到7月16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瓷铸红魂”师生团队深入井冈山开展“红色陶瓷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三伏天的朱毛会师广场,骄阳似火,实践队员们站在雕塑前,眼前就是会师桥,当年会师时双方指战员在桥上通过,握手会见,欢呼会师胜利。大家纷纷复刻同样的“会师握手”姿势拍照,切身体验红军们当年历尽艰辛、苦尽甘来的欣喜。
图为团队在朱毛会师广场合影留念。通讯员 肖子阳 摄
实践队员走进简陋八角楼仔细考察,在这样昏暗的环境中,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可以说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此外,实践队还实地探访了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茨坪革命旧址群、“胜利的号角”雕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会址中党旗在上,马克思与列宁泛黄的画像高悬,队员们并排伫立,仿佛自己穿过时空与红军战士们一同仰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那一件件沾灰带土的历史文物虽然已在时间的洪流中有所磨损,但折射出的精神永不被磨灭,如蒙尘的珍珠,只要被人注视着,就永远散着光芒。
实践队深入乡村,和葛田乡古田村的负责人一起在村里走了一遍,简单了解到古田村当地村民的生活情况,人员构成,收入来源与方式,还有民俗村史馆、红色书屋、公卖处等基建设施的来源与建设,当地特产与村民日常使用的器具等等…实践队发现古田村楼多人少,大多居民都是老弱妇孺,耕地也大片荒芜,为了弄清情况,队员们深入村民们家中走访进行问卷调查,为更好帮助乡村振兴提供数据资料。
图为队员在村民家进行问卷调查。通讯员 王樱霖 摄
接下来实践队采访到当地一位和泥打了半辈子交道,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烧砖师傅,尽管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盛夏三伏天,队员们牢记总书记倡导“自找苦吃”磨砺心智,对上山捡柴、挖土提炼仍是嗜此不疲,乐在其中。队员们陪着老师傅在烈日下挖土,将景德镇的土与井冈山的土混合在一块,象征着实践队伍融入当地,最后实践队员们讲述红色陶瓷文化,老师傅用两地合成的土壤制作出一件成功的作品。
实践队在古田村开展红色陶瓷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将井冈山文化精神融入陶瓷文化艺术创作课堂中。队员们引入陶瓷工艺技术进入乡村,结合红色文化和本土文化与群众共同开发陶瓷红色文创作品。孩子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将泥巴揉捏塑形,做出自己心目中的红色文创,让爱党、爱国情感在心中萌芽,红色基因在教育里相传,连爷爷奶奶呼唤吃饭都舍不得离开。村民爷爷奶奶们则边捏边向队员们讲述一个个当地红色故事,尤其是家喻户晓的一根灯芯、八角楼的灯光、朱德扁担等等,都是常听常新的好故事。
图为红色陶瓷文化教育现场。通讯员 肖子阳 摄
实践队在井冈山共进行两次坑烧,三次直播活动。首次坑烧时邀请当地村民们观赏并一同参与其中感受陶瓷文化魅力,方便后续实践队员们将其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为村民传授知识与技术以此带动乡村振兴。进行第二次坑烧时首次直播,围观村民比首次多了不少,其中有一部分是已向实践队学习过红色陶瓷文化的村民,大家对红色陶瓷文化的兴趣明显提升。第二次坑烧开窑进行了第二次直播,吸引了更多对红色陶瓷艺术感兴趣的网友,于是实践队趁热打铁,对村民们制作的红色陶瓷产品进行线上直播线下销售的方式,产生经济效应,为青年人提供一项有效的经济产业,为青年帮扶返乡,乡村振兴做出真正的贡献。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发布者:网络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ews.shqhxx.com/5060.html